味精行業利潤有望提升,深具意味的是,這樣的利潤提升是以阜豐和梅花產能及市場占有率將超過90%形成雙寡頭壟斷的格局帶來的。我們來看看,雞精生產商把味精按7000元左右一噸的價格買過去,雞精成分里面40%是味精,加些其它普通原料,做成雞精調味料,一噸的價格可以賣到2萬元,甚至3萬元以上,再用廣告讓消費者形成觀念“雞精替代味精”。這個生動的教材,說明一個道理:賣產品不如賣概念,賣概念,不如讓消費者形成觀念。
2016第三季度開始,因玉米供給嚴重過剩以及取消了臨時收儲政策,玉米失去了收儲“保護價”,價格持續下跌,同比下降了22.4%,這為味精、氨基酸等玉米深加工企業迎來多重利好,扭虧為盈。
2017年味精行業利潤仍有望續升,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:
原料成本價格低位
目前玉米處于賣糧高峰,上量壓力較大,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,玉米價格仍會處于低位弱勢運行,玉米占味精生產成本的60%,較低的原料成本使味精企業毛利繼續提升。
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
在中央發布的農業供給側改革中,玉米作為庫存壓力最大的糧食品種,在糧食“去庫存”任務中被置于首位,而去庫存的主要途徑就是對深加工企業實行補貼政策,所以未來政策扶持力度會不斷加大;目前補貼政策已經實行,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味精業務的盈利能力。
行業寡頭格局更加明顯
受環境影響,環保政策趨嚴,對于味精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受限,市場份額逐漸向優勢企業聚集,行業供需格局向好。目前行業寡頭的格局已經顯現,梅花和阜豐的產能已經達到了總產能的70%,未來阜豐和梅花產能及市場占有率將超過90%,形成雙寡頭壟斷格局。